华信国玉讲堂:故宫里的乾隆玉器
国无玉不盛,家无玉不富,人无玉不贵。玉,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。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玉之德更是深深影响了国人的思想。
玉文化包含有:
“宁为玉碎”的爱国民族气节;
“化为玉帛”的团结友爱风尚;
“润泽以温”的无私奉献品德;
“瑕不掩瑜”的清正廉洁气魄。
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,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,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。孔夫子说:“夫昔者,君子比德于玉。”古时有德者都随身佩玉,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:君子是玉,玉即君子。这种风俗延续至今。
在经历新石器晚期、商周、战国至汉以及明代四次高峰之后,玉雕艺术在清朝的乾隆时期达到了巅峰。
《乾隆大阅图》 郎世宁
咏玉诗八百首 堪称“玉痴”
真正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爱玉之人,恐怕每个人都要提到乾隆皇帝。虽历代帝王多以玉为美,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、乐此不疲的当首推乾隆。
乾隆皇帝对玉极度喜爱,据不完全统计,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有咏玉诗近八百首!故宫博物院藏玉三万多件,其中一半为乾隆所藏。
爱玉如子 皇子以玉取名
一个人在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时,往往将自己的志向、爱好蕴藏其中,乾隆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来展示自己的爱好。我们看看那些皇子们的名字:永璜、永璋、永珹、永琮、永璇、永瑢等等,都和“玉”有关。
比如“璜”的含义是半壁形的玉,“璋”是古玉器的名字,而后来的嘉庆帝的名字叫永琰(后改名为颙琰),“琰”是一种雕饰的玉名,看来乾隆皇帝对玉文化是烂熟于胸。
玉璜
极大关注 亲自审查指示
乾隆对于宫廷玉器制造给予极大的关注,亲自过问造办处玉作的人员构成、工匠的选派及其技术情况。重要的器物,他还对画稿、制木型、蜡样,以及最后的装饰、摆设等,一一审查,亲自指示。
乾隆还亲自过问玉器的生产过程,并制定对玉工的惩罚办法,轻则扣除薪俸,重则降职、革职以及体罚或监禁。
美人不及美玉 藏玉近万件
乾隆虽有佳丽三千,但他更爱美玉。早在乾隆整顿吏治时,就对玉石这种高雅的奢侈品情有独钟。每年各地官员上供朝廷,总少不了美玉,这最能讨得乾隆欢心。
到了晚年时,乾隆收藏的古玉接近一万件。空闲的时候,乾隆每天都会把这些古玉拿出来擦拭,抚摩,把玩。痴迷美玉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迷恋美色的欲望,那些后宫的美女佳人真是备受冷落!
部分故宫玉器欣赏
碧玉杓
青玉小罐
新疆回部 花式双柄香薰
玉盒
带镶嵌圆腹大罐
青玉嵌金丝单把大罐
青玉两耳嵌宝石碗
青灰玉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