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讲堂

华信国玉讲堂:故宫里的乾隆玉器

国无玉不盛,家无玉不富,人无玉不贵。玉,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。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玉之德更是深深影响了国人的思想。

玉文化包含有:

“宁为玉碎”的爱国民族气节;

“化为玉帛”的团结友爱风尚;

“润泽以温”的无私奉献品德;

“瑕不掩瑜”的清正廉洁气魄。

 8d4a3111cd634835a0ffa9f26a59cc1f1535963706556.jpg

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,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,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。孔夫子说:“夫昔者,君子比德于玉。”古时有德者都随身佩玉,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:君子是玉,玉即君子。这种风俗延续至今。

在经历新石器晚期、商周、战国至汉以及明代四次高峰之后,玉雕艺术在清朝的乾隆时期达到了巅峰。

 3985ff82dee54368a660b4fc235117281535963726493.jpg

《乾隆大阅图》 郎世宁

咏玉诗八百首 堪称“玉痴”

真正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爱玉之人,恐怕每个人都要提到乾隆皇帝。虽历代帝王多以玉为美,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、乐此不疲的当首推乾隆。

乾隆皇帝对玉极度喜爱,据不完全统计,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有咏玉诗近八百首!故宫博物院藏玉三万多件,其中一半为乾隆所藏。

bcf257d72747427e8b8aebb0bebb4aa71535963744071.jpg 

爱玉如子 皇子以玉取名

一个人在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时,往往将自己的志向、爱好蕴藏其中,乾隆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来展示自己的爱好。我们看看那些皇子们的名字:永璜、永璋、永珹、永琮、永璇、永瑢等等,都和“玉”有关。

比如“璜”的含义是半壁形的玉,“璋”是古玉器的名字,而后来的嘉庆帝的名字叫永琰(后改名为颙琰),“琰”是一种雕饰的玉名,看来乾隆皇帝对玉文化是烂熟于胸。

ff0b199d245d4b60bb586d3a978775a61535963753353.jpg 

baa8d973290a4c25b11f2b7361b9aea21535963757384.jpg 

玉璜

极大关注 亲自审查指示

乾隆对于宫廷玉器制造给予极大的关注,亲自过问造办处玉作的人员构成、工匠的选派及其技术情况。重要的器物,他还对画稿、制木型、蜡样,以及最后的装饰、摆设等,一一审查,亲自指示。

乾隆还亲自过问玉器的生产过程,并制定对玉工的惩罚办法,轻则扣除薪俸,重则降职、革职以及体罚或监禁。

5fbd6bed299c48d396105c4f7ff650ab1535963773321.jpg 

a7b87f5334724f06b7e0fb1d1e454a851535963779305.jpg 

美人不及美玉 藏玉近万件

乾隆虽有佳丽三千,但他更爱美玉。早在乾隆整顿吏治时,就对玉石这种高雅的奢侈品情有独钟。每年各地官员上供朝廷,总少不了美玉,这最能讨得乾隆欢心。

到了晚年时,乾隆收藏的古玉接近一万件。空闲的时候,乾隆每天都会把这些古玉拿出来擦拭,抚摩,把玩。痴迷美玉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迷恋美色的欲望,那些后宫的美女佳人真是备受冷落!

cf1a6a20e51c4708a9955d02aa39a2da1535963787025.jpg 

74f3a038ba674210ad1c4cf5bebf9f4b1535963792947.jpg 

部分故宫玉器欣赏

f209f936b880471096a02d7a7513b81a1535963823462.jpg 

碧玉杓

85aacb0a6d9e47678892dd83f12c41171535963829431.jpg 

青玉小罐

 5399d99644d64d6db252dd0dce292cf61535963839868.jpg

新疆回部 花式双柄香薰

 248b02104708426fb48aba9646762aa71535963853039.jpg

玉盒

 081595ded904430aa58f25c714469f071535963894181.jpg

带镶嵌圆腹大罐

 8f754b89d18e4a35b586b6ed4a2469291535963888415.jpg

青玉嵌金丝单把大罐

 7a28c9810558463fb218e4cdbde5c1711535963883478.jpg

青玉两耳嵌宝石碗

 d63337611d804a039538f3b21733ec4e1535963878228.jpg

青灰玉碗